每次站在礁石上,手里攥着那根用了快十年的 Gamakatsu Intexxa G5,咸腥的海风灌进领口,我总会想起刚学钓鱼那会儿,师傅叼着烟,眯着眼对我说的话:“抛竿不是把饵扔出去,是把你的‘请柬’递给水下的家伙们。递得好不好,它们接不接,全看你这一下。”
这“一下”,听着玄乎,其实就是手上功夫和脑子里的海图结合的产物。很多人以为抛竿就是抡圆了膀子使劲,追求一个“远”字。错了,大错特错。海钓的抛投,核心是精准和悄无声息。大海不是操场,鱼也不是傻子。一个“炸弹”一样砸进水里的铅坠,能把方圆十米内的黑鲷吓得三天不敢开口。
我的习惯是过顶抛投(Overhead Cast),这是基本功,也是最实用的。但我的过顶抛,和新手的猛抡是两码事。你得想象自己是一台精密的投石机,不是一头发疯的公牛。握竿的手要稳,通常我习惯用Shimano Stella SW 4000XG这种自重适中的轮子,它能给整套钓组一个完美的平衡点。找到平衡点后,竿柄末端抵着小臂,食指轻轻扣在线上。预留出的子线长度很关键,矶钓浮波钓组的话,我一般留一米到一米五,从竿尖垂直到浮波的位置。太长了拖沓,太短了发不上力。
然后,身体侧转,竿子向后引,动作要柔和,像写毛笔字里的“起笔”。当竿尖引到脑后大概一点钟方向时,有一个瞬间的停顿。就是这个停顿,让竿身的弹性势能蓄满。接着,手臂发力,但不是蛮力,而是用腰腹的核心力量带动大臂,再传导到小臂,最后通过手腕的一个“寸劲”,把力量“弹”出去。在竿尖指向前方大概十一点钟方向的瞬间,扣线的食指“啪”地一下松开。整个过程,一气呵成,没有半点多余的动作。出去的钓组应该是以一道优美的抛物线飞行,最后由阿波(浮波)或者铅坠最先轻柔地切入水中,发出“噗”的一声,而不是“咣当”一声。
这种抛投,我练了不下几万次。为的是什么?为了能把挂着南极虾的Gamakatsu 2号チヌ钩,精准地送到二十米外那股从礁石侧面涌上来的反拨潮的潮头。那地方,水流一打转,食物会短暂聚集,是黑鲷和真鲷等着开饭的餐厅。你偏个一米,钓组可能就被主流带走了;你近个一米,还没到它们的地盘。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
当然,海钓的环境复杂多变,只懂一种抛法就是死路一条。比如在桥墩下、礁石洞旁边,头顶有障碍物,或者侧风呼啸的时候,过顶抛投就施展不开了。这时候就得用侧抛(Sidearm Cast)。
侧抛的精髓在于一个“扫”字。竿子从身体侧面,贴近水平线的位置由后向前挥出。这招能让钓组贴着水面飞行,轨迹低平,抗风性极好,而且落点隐蔽。我记得有一次在舟山的一个养殖筏下面,风大得站不稳。那天我用的是一颗小克数的VIB,目标是藏在筏子下面的鲈鱼。用过顶抛,那轻飘飘的拟饵早就被风吹到姥姥家了。我只能蹲下身子,用侧抛,竿尖几乎贴着水面扫出去,YGK G-Soul PE线带着那枚银色的铁板VIB,“嗖”地一下钻进筏子和水面的缝隙里。刚开始抽动,就一个凶猛的截口,竿尖猛地一沉,轮子的泄力瞬间开始尖叫。那种感觉,你懂吗?就是你用智慧和技巧战胜了恶劣环境,从鱼的嘴里抢回了胜利。
下面我用个简单的表格,总结一下我常用的几种抛投方式,给还在摸索的兄弟们一个参考:
| 抛投方式 | 核心要领 | 优点 | 缺点 | 适用场景与目标鱼 | 我的独家心得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过顶抛投 | 蓄力、弹射、高抛物线 | 距离远、易学、适用性广 | 抗风性差、对上方空间有要求 | 礁石矶钓、沙滩远投;狙击远处的真鲷、黑毛流水 | 释放点的控制是灵魂。早了“放高炮”,晚了砸面前。多练,形成肌肉记忆。 |
| 侧抛 | 侧身、横扫、低弹道 | 抗风性强、落点隐蔽、适合障碍区 | 距离相对近、对侧面空间有要求 | 桥墩下、礁石洞、强侧风天气;路亚鲈鱼、海狼 | 手腕的力量要控制好,不是抡,是“ flick ”(轻弹)一下,饵才能活。 |
| 下手抛/荡抛 | 钟摆式、依靠重力 | 极为精准、几乎无声、适合近距离 | 抛投距离最短 | 船钓、筏钓、岸边垂直结构;逗弄窝子里的石斑、黑头 | 眼神要死死盯住标点,竿动、眼到、心到,三者合一。 |
说到底,抛竿的技术是为读懂潮水服务的。你抛得再好,如果看不懂水,也是白搭。大海的潮汐、水流,就是鱼的街道和饭点。涨潮时,鱼会跟着潮水涌向岸边觅食;退潮时,它们又会退回深水。而那些明流与暗流交汇的地方,比如我之前提到的流水缝,就是鱼群的必经之路和觅食区。我的抛竿,从来不是盲目地扔向大海,而是扔向我通过观察计算出的“黄金交叉点”。
我经常带上一副偏光镜,站在高处,不急着下竿,先花十分钟看水。看浪花拍打礁石后回退形成的白沫带,那里溶氧高,小鱼小虾多;看两股不同流速的水流相遇时,水面形成的“V”字形纹路,那是天然的“鱼道”。我的钓组,就是要通过精准的抛投,像一个熟练的快递员,把活虾或者Maria的波爬,送到这些“收货地址”。
有一次在南澳的一个深湾,我看到一股外海涌入的清澈水流,和湾内相对浑浊的水流交汇,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。我没有犹豫,换上一颗15克的亮片,用侧抛压低弹道,奋力将它打到分界线另一侧大概五米的位置,然后快速收线,让亮片模拟小鱼逃窜,横穿那条分界线。就在亮片即将穿过分界线的瞬间,水面“轰”地一下炸开,巨大的水花溅起,手里的 Major Craft Skyroad 瞬间被拉成一个满弓!那是一条接近一米的海狼,它就埋伏在那条线上,等着伏击过路的小鱼。如果我当时只是随便一抛,抛在浑水区或者清水区,可能那天就打龟(空军)了。
所以,朋友,别再问“海钓怎么抛竿”这种基础问题了。你应该问自己:“我的这一竿,要递给谁?它为什么要接我的‘请柬’?” 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,当你每一次抛投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战术意图,当你能感觉到Sunline的鱼线就是你神经的延伸,能分辨出是挂底还是石斑鱼在“啄”饵的时候,你就真正上道了。
把每一次抛投,都当成一次与大海的对话。风、浪、流,都是它的语言。而你的鱼竿,就是翻译。这其中的奥妙,远比你想象的要深邃,也远比你想象的,更有乐趣。现在,拿起你的竿子,去海边吧,让大海亲自教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