阀杆怎么海钓

海钓这玩意儿,说起来简单,不就抛出去收回来嘛。可真想玩出点门道,玩出点意思来,那可就没那么简单了。尤其是用拟饵,你得跟海里的那些精明鬼斗智斗勇,那不是蛮力,是手艺活,是脑子活。

我玩海钓有些年头了,从最开始瞎猫碰死耗子,到现在摸索出自己一套心得,跌的跟头比钓上来的鱼还多。有人图渔获,有人图清净,我图的是跟这片海较劲,图的是每一次抛投出去,都带着一份对未知、对那个可能中鱼瞬间的期待。那种感觉,不是坐那儿等鱼咬钩能比的。

先说家伙事儿吧。这不像淡水,随便一根竿子一把轮子都能玩。海里水流大,鱼劲儿足,腐蚀性又强,装备得讲究。我的主战竿,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款,而是我用惯了的那根中高调性的岸抛竿,长度大概在三米左右。这长度正好,方便远投,又不像矶钓竿那么软,面对大物时腰力足,能顶得住。轮子我偏爱高速比的纺车轮,型号嘛,禧玛诺的某个4000型或者5000型的就够用,关键得是齿比高,收线快,方便玩跳底或者快速抽停那些需要给拟饵赋予急促动作的钓法。你知道吗,有时候鱼就追你那一口快,慢了就没戏。

线组是海钓的生命线,绝对不能马虎。主线我一般用PE线,看目标鱼大小和钓场情况,从1.5号到3号不等。PE线没延展性,信号传导灵敏,水下哪怕是小鱼蹭一下你都能感觉到。但PE线怕磨,尤其是在礁石区或者海底结构复杂的地方,所以前导线是必须的,而且得用碳素线,耐磨性好。前导线的长度和磅数根据实际情况来,通常是一两米,磅数要比主线大一点,比如1.5号PE配20磅到30磅的碳素前导,3号PE可能就上到50磅甚至80磅。连接主线和前导线,我只信赖FG结或者改良的GT结,这两个结强度高,过导环顺畅,练好了比那些花里胡哨的连接器靠谱多了。

拟饵这东西,就跟女人的化妆品一样,琳琅满目。但我的经验是,精不在多,而在对路。岸边或者浅滩我喜欢用米诺波扒米诺模仿小鱼,适合匀速收线或者抽停,找中上层的掠食鱼,比如海鲈波扒就是玩水面系,打水花的噼啪声有时对藏在水下的鱼有致命诱惑力,看它追着波扒冲出水面炸水的瞬间,那心跳能蹦出嗓子眼。水深一点或者船钓,铁板是主力。从十几克到上百克,甚至更重都有。玩铁板主要靠竿子的动作给它生命力,慢摇快抽大跳小跳,不同的节奏模拟受伤、逃窜或者漫游的小鱼,诱惑底层的石斑章红或者中层的马鲛。钩子也得讲究,三本钩刺鱼率高,但容易挂底,也容易伤鱼。我现在更喜欢把拟饵原配的三本钩换成单钩,刺穿力更强,更不容易挂底,而且摘钩方便,放流友好。

但光有装备没用,这海钓啊,七分靠天,三分靠手艺,还有九十分靠读懂这片海。潮水是关键。都说“大潮大水大鱼”,不是没道理。潮水涨落带来的水流变化,会影响鱼的活性和位置。尤其是潮水开始动的时候,或者要满潮、要干潮之前的那个转折点,往往是鱼口最好的时候。得学会看潮汐表,更要学会看现场的水流方向和速度。鱼通常喜欢待在水流的边缘或者回水区,那儿是它们的伏击圈,不用费劲就能吃到经过的猎物。风向也很重要,顺风抛投能让你投得更远,逆风则费劲。浪高也得考虑,浪大了危险不说,鱼也可能躲起来或者根本看不见你的拟饵。水色也有说法,清澈的水用自然色系或者反光强的拟饵,浑浊的水可能需要颜色鲜艳或者能发出声响的拟饵来吸引注意。

抛投可不是抡圆了甩。尤其在岸边或者礁石上,空间有限,背后可能就是山或者树,得用精准抛投,把拟饵送到那些可能藏鱼的标点:礁石的夹缝、突出的岬角、水流的汇聚处、养殖网箱的附近、码头桩子边。有时候差一米就差好多鱼。练好水滴轮的控制或者纺车轮的指线技巧,让拟饵落点准确,悄无声息,也很关键。

控线是门大学问。风大、流急都会让你的线组在水里飘,如果主线跟前导线角度太大,你根本感觉不到鱼咬钩。得学会判断水流对线的影响,通过调整竿尖角度或者稍微收放线来保持线组的有效角度,让拟饵在你想让它在的位置和深度呈现出自然的泳姿。有时候轻微的抖动竿尖,就能让一条跟着拟饵的鱼下决心攻击。

中鱼的那个瞬间,啊,怎么形容呢?不是所有鱼咬钩都一样。有的鱼像触电一样猛地一顿,竿尖瞬间被拉弯;有的鱼是含着饵走,线会绷紧然后慢慢移动;有的是“哒哒”几下轻点,像小鱼啄食;有的是“嘭”一声,然后就没了动静,等你想收线才发现竿子已经弯成大弓。那个突如其来的顿口,加上曳力器嗡嗡尖叫着出线,这才是海钓最让人上头的地方!

扬竿刺鱼得果断有力。碳素竿的硬度就是为了这个。但也不是使吃奶的劲儿,顺着鱼拉的方向,一个快速而干脆的抬竿,让钩尖牢牢刺入鱼嘴。

接下来就是搏鱼了,或者叫溜鱼。这是最考验技术和耐力的时候。鱼中钩后会拼命往障碍区钻,礁石缝、沉船、水底乱石堆都是它们的救命稻草。这时候你得控竿,利用竿子的弹性和腰力,顶住它,调整曳力器的松紧,消耗它的体力,同时观察它的走向,尽力把它从危险区域拉出来。不能硬拉,容易拔河断线或者拉豁鱼嘴;也不能完全松懈,给它喘息之机。这是一场拉锯战,是跟水下那个家伙的意志较量。看着竿子弯成满弓,听着线在水里割风斩浪的“吱吱”声,那种紧张感和刺激感,没亲身体验过真的体会不到。

当然,不是每次都成功。跑鱼是常事。线组没检查到位,结没打牢,拟饵钩子不够锋利,或者控鱼手法不对,都可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。看着一条大家伙在眼前脱钩而去,那种沮丧真是无以复加,比没中鱼还难受。但我把每一次跑鱼都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,回去琢磨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。

我也有自己的“秘诀”,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高科技。比如,我特别喜欢在大风浪后的第二天出钓。大浪把海底搅动起来,小鱼小虾无处藏身,大鱼会趁机靠近岸边或者浅水区捕食,这时候往往有惊喜。再比如,针对某些特别狡猾的鱼种,我会尝试“反常规”的操作,比如别人都快抽的时候我慢摇,别人用大饵的时候我用小饵,有时候这种出其不意反而奏效。还有,我坚信凌晨天蒙蒙亮傍晚日落前是鱼口最活跃的两个时间段,除非特殊情况,我肯定守这两个点。

这几年,看着玩路亚的人越来越多,挺好的。但也看到一些年轻人,装备一套接一套换,恨不得把店搬回家,可下了水只会乱甩,完全不观察不思考。这玩意儿,烧钱是一方面,但烧的是经验和对自然的理解。你得愿意花时间去观察海、去琢磨鱼,去感受你手里的竿和线传递来的每一个细微信号。

就像我那根老伙计竿子,身上好几处磕碰的痕迹,轮子也刮花了漆,但它最懂我的发力习惯,最懂怎么传递水下的信息。每次握着它站在礁石上,吹着带着咸腥味的海风,听着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,看着阳光在海面上跳跃,我就觉得踏实。有没有鱼获是其次,重要的是身处其中,和这片海融为一体。这是我的“阀杆”,是我与海对话的方式。

阀杆怎么海钓插图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