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钓杆怎么绕线

你问海钓竿怎么绕线?嘿,这事儿听着简单,不就是把线往轮子上卷嘛?真要这么想,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。别看这只是个小小的步骤,里头门道多着呢,直接关系到你这一趟出海,是顺畅得让人嫉妒,还是麻烦不断、最后空手而归。我在这海边晃荡了几十年,见过太多因为不把绕线当回事儿吃亏的愣头青了。

首先得说,绕线这事儿,不是一概而论的。你用什么竿子、什么轮子、打算钓什么鱼、用什么钓法,这些都得考虑进去。比如我这根对付大物的重型铁板竿,配的Daiwa Saltiga 14000XH,上面缠的肯定是#6号甚至#8号PE线,拉力少说也得100磅往上。这跟玩儿岸边路亚,用根ML调性的竿子,配个Shimano Stella 4000,绕#1.5号或者#2.0号PE线,那完全是两码事。

绕线的核心是什么?均匀、松紧适度, 그리고 要满而不溢。

说均匀,是因为线要是乱七八糟地缠上去,凹凸不平,抛投的时候线圈出得就不顺畅,轻则影响距离和精准度,重则瞬间炸线,一团乱麻。那滋味儿,啧啧,在大海上一炸线,风一吹,浪一打,你就等着哭吧。尤其是细的PE线,缠乱了基本没救,剪掉重绕是常事。

松紧适度也很关键。太松了,线会“陷”进去,搏大鱼的时候,下层的线被上层的线卡住,瞬间断线没商量。我刚开始玩儿船钓的时候,有回在南麂附近,碰上一条超大的黄鱼,足有三十几斤,那劲儿跟拖拉机似的。线都放出去大半了,突然轮子卡住了,接着“嘣”一声,竿子瞬间回弹,线断了。回来一看,就是线绕得太松,搏鱼时下层线被拉紧,陷到软塌塌的上层线里,绞死了。心疼得我啊,饭都没吃下。但也不能太紧,尤其是PE线,拉得死紧缠上去,线体容易受损,而且久了会勒伤线杯。最好的状态是,你用手稍微按一下缠好的线杯表面,能感觉到一点点弹性,但线体是紧密排列的。

再说“满而不溢”。一个线杯的设计容量是有限的,比如Daiwa 4000可能设计容纳#1.5号PE线 200米。你要是绕得太多,超过线杯的边缘,抛投的时候就特别容易“炒米粉”,特别是逆风或者侧风的时候。线圈像喷泉一样往外冒,瞬间缠住导环,轻则伤线,重则断竿稍,反正没好事儿。但也不能太少,线杯不满,会增加线圈出线时的摩擦力,影响抛投距离。通常我们会绕到离线杯边缘留个1.5到2毫米的空隙,这个度得自己摸索,跟线的粗细、软硬都有关系。

具体怎么绕呢?如果是新轮子新线,你得先看看这轮子有没有防滑设计。很多新的纺车轮,线杯上会有防滑胶圈或者刻纹,这样PE线可以直接往上绕,不会打滑。但如果线杯是光滑的,尤其是老型号的轮子,或者你要绕特别细的PE线,最好先缠点尼龙线打个底,绕个几十圈或者更多,再把PE线接上去。这个底线有两个作用:一是防滑,二是能把PE线推到线杯边缘,达到前面说的“满而不溢”的状态。打底线的时候,最好把线轴放在水里,让水阻帮忙收紧,或者找个人拿着线轴,稍微施加点力道。

PE线的时候,讲究的是“平行卷”或者“交叉卷”。现在大部分中高端的纺车轮都有优秀的排线系统,能自动把线均匀地排布在线杯上。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稳定的收线速度,同时给线施加一个稳定的、不大的拉力。有些人用专门的绕线器,可以调节阻力,很方便。我图省事儿,一般就让线轴放在地上,或者找个桶,把线轴插在筷子上搁桶里,收线的时候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着线,让线通过手指的缝隙,这样既能施加稳定的张力,又能感觉到线上有没有毛刺或者缠绕。手指能感觉到线上有细微的凹凸变化,如果感觉不对劲,赶紧停下来看看。

对于鼓轮,尤其是玩儿铁板或者拖钓那种,绕线要求更苛刻。很多鼓轮是没有自动排线功能的,得靠你自己用手指或者摇动竿子来控制线在线杯上的走向,确保它是均匀地一圈圈排列上去。这叫“手动排线”。练不好这手,等着炸线吧,而且鼓轮的炸线更难解。不过现在很多电动轮或者高端鼓轮也都有自动排线功能了。

绕完主线PE,接着就是接前导线了。这几乎是海钓的标配,尤其是路亚铁板PE线抗拉力强,但特别怕磨,一蹭到礁石或者鱼嘴里的牙齿,咔嚓就断。氟碳线或者尼龙线做前导,耐磨性就好得多。而且透明的氟碳线能降低鱼的警惕性。接PE前导的结非常关键,必须光滑、结实、体积小,能顺畅通过导环。我这么多年用下来,最信赖的就是FG结,或者叫火线结。这玩意儿绑起来有点费劲,刚开始学的时候,我在家里的沙发上、地板上、凳子上,逮着机会就练。缠绕、过线、收紧,每个步骤都得精准。失败了几十上百次才算勉强掌握。但这结绑好了,是真的牢固,不容易滑脱,而且过导环那个顺滑啊,几乎感觉不到阻碍。不像有些简单粗暴的结,抛投的时候“啪啪啪”打在导环上,听着心烦,也伤导环。

前导线的长度也没个死数。玩儿船钓铁板,有时候前导甚至会用到20米往上,为的是对抗海底复杂的环境。玩儿岸抛路亚,一般1.5米3米足够了,方便抛投,也能应对一部分水下障碍或者鱼的挣扎。

你看,就这么一个“绕线”的动作,能牵扯出这么多东西:线的种类、粗细、特性;轮子的型号、功能;竿子的调性、用途;线组的搭配哲学;打结的技巧;甚至是你对目标鱼习性和钓点环境的理解。这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儿,是技术活儿,更是脑力活儿。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,你的作钓系统才是一个完整的、高效的整体。

别小瞧这些细节。很多时候,一条鱼,尤其是你朝思暮想、苦苦追寻的大鱼,它来咬钩了,能不能把它请上来,成败就在这些你平时可能不屑一顾的小地方。线绕得不均匀,抛投距离差了五米,你就没够着那个鱼藏身的暗礁;线结没绑牢,鱼刚发力线就断了;前导线配错了,鱼牙一咬就报销。

我喜欢出海,喜欢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,喜欢搏大鱼时线从指间飞速滑出、轮子刹车发出尖锐声响、竿子弯成满弓的感觉。但这种感觉,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。从检查导环有没有损伤,到线杯是不是完美地绕着合适的线,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大海的敬畏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

所以下次再拿到一卷新线,别急吼吼地往轮子上缠。先坐下来,静下心,想想这次要去哪儿钓?目标是什么鱼?水底下可能有什么情况?然后选择合适的线、合适的轮子,用最认真的态度,把它一丝不苟地绕上去。当你站在船头或者礁石上,甩出那一竿,看着线顺畅地飞向远方,心里那份踏实,是任何渔获都替代不了的。那才是海钓真正的乐趣之一,藏在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里。

海钓杆怎么绕线插图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