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杆怎么海钓

说起海钓,现在花样是真多,船钓、岸抛、重矶、铁板、波爬……名头一个比一个响。可说到我心里,最踏实的,还是握着那根竿子,一招一式,全凭手上的感觉。不是说那些高大上的玩意儿不好,那是另一个世界。我说的“手杆怎么海钓”,其实是一种状态,一种心法——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,去感受大海,去跟海里的那条鱼较量。

很多年轻人一来就问,师傅,我买什么竿子、什么轮子最厉害?我一般不直接答。我说你先下海试试,拿根差不多的杆子,去感受一下水流是怎么扯线的,鱼咬钩是怎么个动静。这“手杆”啊,不是指那种没轮子的淡水手竿,海里可没那么多给你站桩的地方,而且目标鱼劲儿大。我说的“手杆”,是指你人、你的手、你的竿子、你的线,是一体的。那根杆子,就是你手臂的延伸,线尖上哪怕是丁点儿动静,都得像过电一样传回你手上。

选竿子,这是第一步。不是越贵越好,得看你主要想搞啥鱼,在哪儿搞。比如码头边、礁石上搞点小鱼,2米7到3米6的矶竿,调性别太硬,软点敏感,吃口能看得清清楚楚,中鱼后竿子弧度漂亮,那种 1号到2号 的矶竿就挺好。要是想玩大点,岸边偶尔能碰上十几斤、几十斤的硬货,那得换 远投竿 或者 波爬竿 了,3米到4米5 的长度,腰力得足,竿稍可以稍微硬朗点,方便 抛投 远点,也能快速刺鱼。我用惯了一根老伙计,牌子就不说了,调性是 2号 的,竿稍很灵敏,能感觉到水下小虾米在啄食饵料那种细微的震动,腰身又很韧,顶十几斤的鲈鱼、黑鲷一点不虚,那种弯弓的弧度,看着就舒服,搏鱼时心里有底。

轮子呢,跟竿子得配。矶竿配 2000到3000型 的纺车轮,轻便顺滑,收放线快。远投竿、波爬竿就得 5000型甚至8000型 以上了,刹车力要够大,线容量要足。我喜欢那种手感扎实的轮子,摇起来不晃不响,刹车一点点加力,能精确控制鱼的冲刺。线组更是讲究,主线我喜欢用 PE线,现在技术好了,PE线号数小拉力大,抛投远,水阻小,最关键是 敏感,水下什么情况,通过PE线传到竿子,再到你手上,清清楚楚。岸钓常用的 PE线,搞小鱼 0.8号到1.5号 就够了,搏大物 2号到4号 甚至更大。PE线前面必须接前导线,一般用碳素线,耐磨、切水性好,关键是隐形,鱼不容易察觉。前导线磅数得比主线大一点,防止挂底磨断或鱼咬。矶钓我常用 2.5号到4号的碳素前导,远投或波爬可能用到 8号、10号甚至更高。连接主线和前导线,结必须打好,我试过各种结,现在就信赖 FG结,麻烦点但牢固顺滑,能顺利穿过导环。

至于饵料和拟饵,这学问就更大了。活饵是永远的神,沙虾、小螃蟹、活泥鳅,腥味足,活性强,对付底栖鱼类特别是黑鲷、石斑,效果拔群。但活饵麻烦啊,要保活,抛投也不方便。商品饵我也用,根据目标鱼、水温、水色、潮水状态,饵料的雾化、比重、味道都有讲究。有时候,一包 南极虾粉,加点普通商品饵,效果就翻倍。拟饵就是路亚的范畴了,但岸钓手竿一样可以用。米诺、波爬、铅笔、软虫、亮片,种类繁多。我个人偏爱 沉水米诺软虫。沉水米诺在有流的地方特别好用,能快速到达泳层,抽动时摆幅诱人。软虫配铅头钩,模仿小鱼或者虾,贴着海底或礁石边缘跳跃,对鲈鱼、石斑这种藏匿性好的鱼杀伤力巨大。什么时候用什么饵,这得靠经验,有时候鱼就认某个颜色、某个动作。有回在个老钓点,平时都用虾肉,那天死口,换了个红色尾巴的软虫,带点腥味素,抛出去第一竿就中鱼,后面连杆,邪乎得很。

核心操作,这才是“手杆”的精髓。抛投,不是抡圆了胳膊使劲,是靠竿子的弹性和腰力。找准发力点,利用身体的协调,竿子从后往前划一道圆弧,送出去。记住,不是把饵“扔”出去,是把线和饵“弹”出去。抛投准头很重要,能把饵送到你想去的那个标点——可能是远处的礁石缝、一片浑水与清水的交界、或者水面下一个突然出现的反流区。

控线读懂潮水是海钓的内功。海里不像淡水,水流、浪涌、风向一直在变。线抛出去,不能任由它飘,要绷着点劲儿,感受水流怎么带着线走,感受饵在水下是飘着还是沉底。风大线容易飘,得压低竿子,甚至让竿稍贴水面。潮水更是关键,涨潮还是落潮?满潮还是干潮?流水快还是慢?大多数鱼类在涨潮和落潮的活水期间比较活跃,特别是潮水变化最快的时候。满潮和干潮的死水期往往鱼口不好。你得学着看潮汐表,更要学着现场感受,水流是往哪个方向走,速度如何。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回流湾,就是鱼藏身等饵的好地方。我的秘诀之一就是 “跟着水走,找活水里的障碍物”。水流带来氧气和食物,障碍物提供掩护和伏击点。

扬竿刺鱼,这是电光火石的瞬间。不同的鱼吃口不一样,黑鲷是轻轻的啄,有点像水下小石子磕到线的震动;鲈鱼可能是“咚”一声闷响或者直接一个拽走;石斑更像把饵“含”住然后慢慢往洞里拉。手上传来的信号,必须瞬间判断是不是鱼口。确定是鱼,扬竿!不是往后猛拽,是向上或侧后方,用腰的力量带动手臂,迅速有力地把钩子刺穿鱼嘴。PE线传导好,中鱼瞬间那种强烈的顿感,能直接通过竿子传到你胳膊,那种触电般的酥麻感,会上瘾的。

搏鱼,这是最考验“手杆”功力的时候。鱼中钩了会拼命往外冲,尤其是海里的鱼,那股劲儿道足着呢。这时候不能死拽硬拉,竿子要保持弯弓,用竿子的弹力去消耗鱼的体力。轮子的刹车要调整好,让鱼冲刺时能顺畅出线,但又不能太松让它一泻千里或者钻礁。我的原则是 “竿弓满月,收放自如”。鱼冲,我就顺着它的力道送线;鱼累了,我就趁机收线,把鱼往回带。这个过程,手要稳,心要定,眼睛盯着水下,预判鱼的下一步动作。十几斤的鱼,能跟你僵持十来分钟,甚至半小时,那种拉锯战,心跳加速,肾上腺素飙升,等它翻白肚被拉出水面时,那种成就感,是光看漂子等鱼咬钩体会不到的。

当然,海钓也有不顺的时候。风浪大得站不稳,或者跑了一天一个口没有,甚至辛辛苦苦遛了半小时的大家伙,在最后关头切线跑了,那种失落感能让你坐地上不想动。但我跟你说,这些都是经历。每次失败,都能让你学到点东西。下次风浪来了,你知道怎么站位;下次饵料不对,你知道怎么调整;下次遇到切线,你会检查线组、钩子、甚至遛鱼的策略。大海嘛,脾气说变就变,你得去适应它,去理解它。

“手杆怎么海钓”,最后落到哪里?我觉得就是那份 “链接”。你通过手,通过竿,通过线,直接连着水下的世界,连着那条看不见的鱼。你能感受到海水的脉搏,能感觉到鱼的挣扎,每一次提竿、每一次收线,都带着你的思考和判断。这不是一套死的公式,是活的,是千变万化的。这份亲力亲为的体验,才是海钓最迷人的地方。

我跟你说,别怕花时间去感受,去琢磨。那些高科技的探测仪、无人机侦察钓点,当然能提高效率,但如果你连水流怎么走都感受不到,鱼咬钩是轻啄还是猛拽都分不清,那效率再高,也少了一大半乐趣。所以,拿起你的竿子,去海边站着,别急着抛投,先感受海风、海浪、潮水的力量,用心去“听”水下的声音。然后,把饵送出去,集中精神,感受竿尖传来的每一个细微的信号。这,才是真正的“手杆”海钓。

手杆怎么海钓插图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