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钓钩怎么绑

说起来,海钓这码子事儿,千般变化,万种鱼情,装备更是五花八门,但归根结底,所有努力的成果,都得靠那一小截线和那枚钩子之间的连接来兑现。你说怎么绑?听着简单,里头的道道儿可深着呢,绝不是随便打个死结就完事儿的。

我这辈子,大半时间不是泡在海边,就是想着下回啥时候出海。从年轻时拎着根竹竿、拴着几米棉线、绑个歪歪扭扭的钩子蹲海边钓小鱼,到现在捣鼓着各种高科技玩意儿追大物,折腾来折腾去,最让我心底踏实、最有底气的地方,恰恰就是线结。尤其是把线牢牢绑在鱼钩上那一刻,那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,那是我对大海、对即将可能遭遇的那个目标鱼种、对我的装备、更是对我自己耐心的检验和信任的建立。

绑钩的结,种类繁多,五花八门。有人说这个强,有人说那个快。我呢,这些年摸爬滚打下来,手里也就那么几个“信得过”的。对付常规的单钩串钩、甚至爆炸钩那种直接绑在钩柄或钩眼上的,我偏爱改良版克林奇结(Improved Clinch Knot)。你听着名字可能觉得拗口,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内外穿梭结”的变种,或者叫加强结。为啥是它?够经典,够普适,关键是,只要手法对,这结在尼龙线(mono)和碳素线(fluoro)上的强度表现,足够信赖。而且,手感好,哪怕在船上晃得厉害,或者手指冻得有点僵,摸索着也能把它打出来。

怎么打这改良版克林奇结?你得先把线头穿过钩眼。穿过去大概十几二十公分,然后把线头绕着主线缠绕个五六圈,这绕的圈数不是死的,看你线的粗细,线细就多绕几圈,线粗适当少点,比如30磅的尼龙线,绕个五六圈就差不多了。绕完后,线头不是还剩一截吗?把它从钩眼旁边那个小圈里穿回去。穿回去后,注意了,你会在主线上看到一个新形成的大圈,把那个线头再从这个大圈里穿回去。

关键点来了:收紧线结之前,一定得把线结蘸湿!用嘴沾点口水,或者直接沾点海水,千万别嫌脏。这是因为尼龙线和碳素线在快速收紧时会产生摩擦生热,热量会损伤线体强度,把结蘸湿能有效降低摩擦和热量。湿润了,你就可以开始收紧了。收紧的过程要缓慢、均匀,先拉主线,让结的形状出来,然后同时拉主线和线头,把结慢慢地、均匀地拉紧、拉实,让线圈一个挨一个整齐地贴合在一起。最后,留下个两三毫米的线头(tag end),把多余的剪掉。这个小线头留着,是给结一个缓冲余量,也方便你检查结有没有滑。

绑完一个,我总会习惯性地用手拉一下,不是那种暴力拉扯,而是感受一下结的紧实度,看看线圈是不是规整,线头有没有被夹死,结有没有滑动的迹象。这个手感,是经验累积出来的,一个“对味儿”的结,拉起来是那种扎实、不位移的感觉。要是拉的时候感觉哪个地方卡顿、不顺滑,或者看着用力一拉结有点变形,那二话不说,剪掉重绑!宁可多费点线,也不能拿渔获甚至装备的安危开玩笑。

当然,改良版克林奇结不是万能的。换成PE线(编织线)绑钩呢?PE线太滑了,用克林奇结容易打滑跑线。这时候,我更信赖帕洛玛结(Palomar Knot)。这结绑法更直接,穿过钩眼,打个简单的套结,然后把整个钩子从套结里穿过去,湿润了,收紧。帕洛玛结因为结构的特点,在线体自身上受力均匀,而且对PE线的抓力好,强度损失小。缺点是,它会留下一个并列的线段穿过钩眼,对于一些钩眼比较小或者需要模拟饵料自然状态的场景,可能不如克林奇结那么干净利落。而且绑一些比较大的路亚饵上的三本钩(treble hook)或者大号单钩时,要把整个钩子穿过套结,有时候不太方便。但用来绑子线到主线上(线环连接)或者PE线直连转环、快速别针,那真是又快又牢。

所以你看,绑钩这事儿,得因线而异,因钩而异,甚至因场景而异。我在用活虾或者小鱼石斑笛鲷这类鱼的时候,喜欢用Gamakatsu或者Owner管付钩(octopus hook)或者伊势尼钩,配上碳素子线,用改良版克林奇结绑得漂漂亮亮的,让饵看起来更自然,减少鱼的警惕。要是玩铁板(jigging)或者波扒(popping)追金枪鱼牛港这类暴力分子,主线PE高磅数的碳素前导线(Leader),前导线末端绑个加强型连接环(Split Ring)再连接到铁板或波扒上的加强单钩/三本钩,这里前导线到连接环的结就不能用改良克林奇了,得用强度更高的结,比如FG结(FG Knot)或者PR结(PR Knot)把主线和前导接上,然后在前导末端绑快速别针(Snap Swivel)或者连接环,用Palomar结Uni结这类更适合粗线和连接环的结。

选择什么样的鱼竿、什么样的鱼轮、多粗的鱼线,最终都是为了能顺利地把鱼钩送到鱼嘴边,并且在中鱼后,能通过扬竿控线搏鱼,把鱼平安地请上岸。而连接着这一切的,就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结。我用的是一根长度7尺6,调性Moderate-Fast,适合1-4盎司饵重Penn Battalion海鲈竿,配一个装了30磅PowerPro Super8SlickShimano Stradic纺车轮。这套装备,在近岸对付海鲈金枪鱼(小个体)、马鲛绰绰有余。这时候,我绑钩用的改良版克林奇结就得打得足够标准,因为海鲈那家伙,嘴硬不说,中钩后还喜欢往礁石里钻,一个不牢靠的结,可能一个照面就被切了或者拉断。

有一次,在XXX岛(为了避免泄露钓点,具体岛名隐去,但它以水清、流急、礁石多著称),我正用活小鱿鱼大石斑。那种地方,水流快得跟小河似的,标点就在礁石边,稍微慢一点线就被冲走了。当时,我用的是60磅的碳素子线,配Owner 8/0号的Circle Hook(船钓圆弧钩)。绑钩的时候,因为船晃得厉害,加上心里有点急,那个改良版克林奇结收得稍微有点快,没完全湿润透。自己当时觉得“应该没事”,结果,一个漂亮的大顿口,杆子弓成满月,Shimano Stella 10000型轮子的泄力吱吱地响,那鱼的力量,一股蛮劲儿,感觉像挂了辆小汽车。我拼命控线,不让它往礁石里去。僵持了大概十几秒吧,突然感觉杆子一轻……线是断了,不是在主线上,不是在子线中间,就断在钩眼那里!拉回来一看,子线的断口毛毛的,明显是线结收得太急发热损伤了线体强度,然后被鱼暴力挣扎给拉断了。那一瞬间,心里那叫一个凉!几十斤的大石斑啊!跑了!从那以后,我对线结的湿润和均匀收紧,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。哪怕再急再累,这个步骤也绝不省略。

说起来,钓鱼这玩意儿,很多时候拼的就是细节。你怎么读懂潮水,找准鱼道;你怎么根据风向浪高调整抛投的姿态和落点;你怎么感知鱼儿轻微的吃口信号,及时扬竿刺鱼;这些都很重要。但别忘了,从鱼嘴到你手里的整个连接,起点就在那个小小的鱼钩,而维系这个连接的,就是你亲手打的那个线结。一个打得漂亮、打得扎实、自己信得过的线结,能给你带来无与伦比的信心。这份信心,在漫长等待的时候能让你沉住气,在中鱼搏斗的关键时刻能让你敢于发力,不至于手软功亏一篑。

我见过太多钓友,装备一套一套的,几万块的杆子轮子眼睛都不眨一下,可在绑钩这种“小事”上,随便打个不规范的结,或者用的结根本不适合他用的线材,结果呢?关键时刻断线跑鱼,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。鱼情好不容易来了,大鱼追着拟饵咬,结果一个假饵几百块,就因为钩子跟子线之间的线结没打好,切线切饵,那滋味儿,谁经历谁知道。

别看只是个绑钩,里面包含的学问和态度,足以影响你整个钓鱼过程乃至最终的渔获。对我而言,每一次出海,从整理装备,到检查鱼线的损耗,从选择合适的鱼钩型号,到最后一丝不苟地把前导线或者主线绑到鱼钩上,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,一种仪式。指尖感受着线体的纹理,眼神确认着线结的走向,心里规划着下一次抛投的轨迹……海风吹过,带着咸腥的味道,海浪拍打着船舷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,偶尔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。就在这片刻的宁静中,把手中这小小的一段线,变成连接人与海中生灵的最可靠的桥梁。这不就是海钓最大的魅力所在吗?不是非要钓到多大的鱼,而是全身心地投入,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,然后将自己交给大海,交给未知的惊喜。而这一切,就从手中那个牢固的线结开始。

海钓钩怎么绑插图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