码头这地方,看着简单,不就是一根水泥桩子或者石头堆伸出去吗?新手可能真就随便找个栏杆一靠,钩子一甩完事。但老炮儿都知道,码头选点,那门道可深了去了,跟读水一样,得有点儿悟性,更得有经验往里填。
你得先看整体,这码头是新的还是老的?是水泥板的还是石头堆的?新的水泥码头通常结构规整,水下可能就是光溜溜的桩子,或者预制板沉下去。老码头就不一样了,水下常年累月可能堆积了不少杂物、沉船残骸,或者就是桩子上附着了厚厚的藤壶、牡蛎,这些都是藏鱼的好地方,天然的障碍区。石头堆的防波堤更不用说,石头缝里、暗礁边儿,全是鱼窝子。
然后看部位。绝大多数人挤码头尖,没错,那里通常水最深,离航道最近,机会理论上大。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好。赶上死潮或者大流,尖上可能就是一片空白。而且人多,抛投、中鱼搏斗都不方便。我更喜欢找尖子往里退一点,但能受到尖子影响的侧面或者拐角。特别是潮流经过尖子形成的涡流区或者回水湾,这里水流变缓,小鱼小虾喜欢聚集,大鱼就在边上伺机而动。或者尖子两侧水下有落差的地方,突然变深或者有暗礁延伸,也是重点。
桩子!码头的灵魂。尤其是水泥桩,水下的部分常年泡着,长满藤壶、海藻,是小鱼躲藏、大鱼觅食的天堂。钓桩子要胆大心细,竿子线组都得硬,因为鱼一吃钩子,第一反应就是往桩子里钻。我的线组,主线PE线用到 2.0号,甚至 3.0号,前导线碳素线绝对不能低于 30磅,而且长度要够,一米到一米五,就是为了耐磨。钩子?看目标鱼,钓鲷类我喜欢用 伽马卡兹的管付チヌ 或者 伊势尼,型号从 5号 到 8号 看鱼体大小和用饵;路亚钓鲈鱼石斑什么的,钩子就跟在拟饵上了,但要求是防锈且钩尖锋利。钓桩子,抛投精准是基本功,能把饵料或者拟饵贴着桩子边送下去,成功率高不止一点点。
还有码头内侧,很多人忽略的地方。内侧通常水浅点,但如果挨着红树林、滩涂或者有淡水汇入的地方,生态可能更好。小鱼特别多,相应地,掠食性鱼类像 鲈鱼、石斑,或者喜欢伏击的 军曹鱼 可能就在这里巡游。钓内侧,用活虾或者小鱼 活饵漂流,或者用小型的 米诺、软虫 贴着边搜索,往往能出惊喜。
选点还得看潮水。码头是读懂潮水的最佳教室。涨潮的时候,海水往码头方向涌,带来食物,鱼会往岸边、浅水区靠,甚至跑到平时没水的石缝里找吃的。这时候靠近岸边的码头基础、延伸到水下的乱石堆是好地方。落潮则相反,水往外退,鱼会跟着水流往深处、往码头尖方向集中,或者守在一些反流位等食物冲出来。平潮(高低潮位那短暂的停止)通常鱼口会差一些,除非有强劲的风或暗流带动。潮水的大小也很关键,大潮汛(农历初一十五前后)水流急,鱼可能更活跃但难钓;小潮汛水流缓,适合新手或者钓对水流不敏感的鱼。我习惯用手机APP查好潮汐表,但更重要的是到现场去看、去感觉,水流是顺着码头走,还是顶着桩子冲,或者形成诡异的内流,这些表上不会告诉你。
风向和浪高也是重要的。顺风抛投远,但浪大起来水浑,可能影响视线或者鱼的活性。逆风抛投费劲,但有时候逆风浪把水底的食物卷起来,反而刺激鱼开口。侧风是最讨厌的,控线困难,拟饵泳姿受影响。大风大浪天气,很多鱼会躲到背风侧,码头的内湾、避风港池入口,反而是难得的好点。水色也很关键,清澈见底的水可能需要用更细的线、更自然的泳姿;浑浊的水则可能需要气味更浓的饵或者泳姿更夸张、颜色更鲜艳的拟饵,比如亮片或者震动VIB。
钓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鱼是活的,它们会随着时间、潮水、环境变化而移动。在一个点钓了半小时没口,别死守,大胆换地方。从码头尖走到内侧,从迎风面走到背风面,不断尝试。有时候只是挪了十几米,换了个能避开急流的静水区,或者找到一片水下有渔网残骸、轮胎的地方,鱼情就完全不同了。
装备的选择上,除了刚才说的线组,竿子也很讲究。码头抛投空间有限,8尺到10尺 的长度比较常用,但如果你主攻桩子边,可能需要硬一点、调性偏 H 甚至 XH 的竿子,能快速扬竿刺穿鱼嘴,并迅速把鱼拔离危险区。如果主打远投搜索,那就需要 M 或 MH 调性、9尺以上 的竿子配合大点的旋压轮(比如 Shimano Stradic 或者 Daiwa Caldia 的 4000型),装上 1.5号 甚至 1.2号 的 PE线,追求极致的抛投距离和控线感。拟饵盒子里,铅头钩和各种 软虫 必须有,它们模仿小鱼小虾,万能饵。米诺(特别是 沉水米诺,能快速到位)、波趴/铅笔(水面系,玩的是炸水和狗步,吸引底层鱼上追)也是必备。还有铁板,小克重的 (10-30克) 在码头也很好用,可以竖直颤抖或者小幅度抽动搜索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“秘诀”:观察和耐心。看水面有没有小鱼跳,有没有水花炸裂;看水下有没有鱼影掠过;听海浪和水流的声音;闻空气里有没有鱼腥味或者特殊的海洋气味。一个真正的好钓点,是能让你感觉到“活”的,是你能读懂它潜在鱼情的。别急着下竿,先站着看看,有时候十分钟的观察,比盲甩半天竿子有效得多。码头海钓,钓的是鱼,练的是心性,悟的是海。每一次出钓,哪怕空军,只要学到点东西,对这片水域又多了一分理解,那就不算白来。
比如,有时候我就喜欢带一根老式的并继矶竿,5米3 的长度,配个小小的手刹轮,玩阿波或者水中钓组。调好了,看那小小的阿波在水面随着水流晃晃悠悠,突然一个顿口,或者慢慢下沉,那感觉,是玩路亚那种暴力中鱼体验给不了的细腻。用小虾米或者南极虾,贴着桩子或者暗礁边漂流,目标是那些黑鲷、黄鳍鲷,甚至是藏在石头缝里的石斑。这种钓法,对钓点水流和水深的判断要求极高,漂得不好,不是挂底就是被流带偏。但一旦中鱼,细线细竿搏大鱼的快感,颤抖的指尖和弯成满弓的竿身,绝了。
钓鱼,特别是在码头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海钓,不仅仅是技巧和装备的事,更是一种体验。海风吹在脸上,腥咸的味道钻进鼻孔,看着远处的海天一线,听着海浪拍打码头墩子的声音。偶尔旁边钓友中鱼了,大声吆喝两句,过去帮忙抄网。或者自己中鱼了,竿子瞬间弯弓,鱼线发出吱吱的拉扯声,心里那个紧张和兴奋。搏鱼的过程,鱼在水下拼命挣扎,试图钻桩、钻底,你要绷紧线,控制竿子的角度,利用渔轮的泄力,一步步把它牵引过来扬出水面。看着鱼儿在阳光下闪耀着鳞光,那一刻的成就感,什么烦恼都忘了。哪怕有时候鱼没钓到,甚至因为操作失误切线跑鱼,心里骂两句,下次再来,总会把失去的赢回来。码头,对我来说,不仅仅是一个钓点,它是走进大海的窗口,是我和那片蓝色连接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