码头边那股子带着咸腥味儿的风,一吹到脸上,就知道这回没跑了,又得折腾一趟。说起折腾,每次出海前,我最喜欢也最觉得麻烦的,就是给轮子“上票”——把鱼线,也就是咱们说的“鱼票”,规规矩矩地缠到线杯上去。这看着简单的事儿,真就那么简单吗?信我这老家伙一回,这可是所有出海的根基,马虎不得,一点马虎,都可能让你在水里白折腾一天,甚至丢了梦寐以求的大鱼。
别小看这缠线的活儿。跟陆地上玩那些淡水细线不一样,海上风浪大,鱼的力气更不是一个概念。线缠得不好,抛投出去线杯里炸线是轻的,真中大鱼,那家伙一股子蛮劲儿往外冲,线在杯子里打结、吃线,瞬间断掉,那种心痛啊,跟自己的孩子考试不及格一个德性。所以,每次出海前,我都会把所有要用的轮子拿出来,仔仔细细检查一遍老线,磨损严重的、用久了弹性不行的,甚至颜色变淡的,二话不说,全换新的。
换线,就是“安装鱼票”的开始了。首先得选线。现在玩海钓,主流的线无非是两种:PE线和尼龙线。这两种线,我是分开用的,各有各的脾气。
PE线,就是咱们常说的编织线,这玩意儿强度高得离谱,同等直径下拉力可能是尼龙的好几倍,而且几乎没有延展性。没有延展性意味着什么?灵敏啊!水底下一丁点儿的异动,鱼儿哪怕是轻轻碰一下饵,那感觉都能清晰地通过线、通过竿子传到你手上。玩路亚、玩铁板,尤其是水深一点的地方找底层鱼,比如石斑、海鲈什么的,我基本都是清一色的PE线,从1.5号到5号,甚至更粗的都有,看目标鱼和标点水深来定。这线有个缺点,就是不耐磨,碰到礁石或者鱼嘴里那些锋利的牙齿,很容易断。而且它轻,风大的时候很容易被吹起肚子。
尼龙线呢,虽然强度没PE那么变态,但它有韧性、有延展性,而且耐磨性比PE好得多。钓那些在礁石区窜来窜去的鱼,像黑鲷、黄鲷,或者用浮游矶钓钓法,尼龙线就有它的优势。它有点弹性,能缓冲鱼突然的爆发力,不至于瞬间崩断,而且在礁石边摩擦一下,不像PE那么脆弱。我用尼龙线,一般集中在2号到5号之间,主要看钓法和鱼的大小。
所以,选线这第一步,不是随便抓一卷就行。你得想好这趟出去打算干嘛,钓什么鱼,在哪儿钓。这是经验,也是每次出征前的战略部署。
选好了线,就是往轮子上缠了。这活儿讲究个匀称和松紧适度。我的土办法是这样的:把线轴(新买的线都是绕在一个小轴上的)穿过一个铅笔或者一根筷子,然后让朋友或者让夹子把铅笔/筷子架起来,线轴可以自由转动。我拿着鱼竿,把线头穿过导环,绑到轮子的线杯上(打个防滑的小结,别让线在光溜溜的线杯上打滑)。然后,关键来了:一只手负责摇轮子收线,另一只手,也就是给线施加阻力的那只手,捏着线,让线从线轴上出来的时候保持一定的张力。这个张力不能太大,太大了线缠得太紧,容易压线,抛投的时候出线不顺畅,甚至把线杯的边儿给压变形(尤其是一些廉价轮子)。也不能太小,太松了缠出来是“菠萝卷”,虚头巴脑的,到时候必炸线无疑。
这个手捏线的活儿,就是个感觉。我一般会让线从指缝里缓缓滑过,感受那股子阻力,让它均匀地缠上去。摇轮子的速度也要慢点,让线一层一层整齐地码在线杯里,别堆一边儿去了。从导环到轮子,线的角度也要注意,尽量让线垂直地往线杯上缠,减少扭曲。有些讲究的,会把线轴放在一盆水里,让线穿过水再缠上来,据说这样能让线更顺滑,减少扭曲,还能洗掉线上的粉尘。我也试过,感觉有点用,但麻烦,大部分时候我还是直接捏着缠。
缠多少?这又是个学问。线杯边儿上一般都会有线容量的标识,比如“PE 3号-200米”。你缠的时候,一般缠到线杯边儿内侧大概1-2毫米的位置就差不多了。别缠太满,缠太满了抛投的时候,线容易一股脑儿地冲出来,炸线炸得你哭爹喊娘。也别缠太少,线太少了,抛投出去线组的重力拉扯,线出得不够顺滑,影响抛投距离。而且线杯直径变小,收线速度也会变慢。这个度,也是要靠经验和感觉来掌握。
有时候,特别是用PE线,线轴上的线不够长,或者轮子线容量太大,我会先在线杯底部缠一层尼龙线或者其他废线做“垫底”(backing)。这层垫底线不追求质量多好,主要是把线杯填满一部分,然后把昂贵的PE线接在上面。这样既省钱,又能让主线缠得更饱满,发挥轮子应有的性能。接线的时候,用的结也要牢固,常用的有八字结对接,或者更讲究的用FG结或者GT结来连接PE和尼龙(虽然PE接前导线更常用FG/GT,但接垫底线用也可以,就是麻烦点)。
缠完线,这只是主线“安装”到位了。接下来才是海钓线组里更见功力的地方:连接前导线(Leader)。前面说了,PE线不耐磨,直接连拟饵或者鱼钩,碰到牙齿或者礁石就完蛋了。所以,PE主线的末端必须接一段耐磨、有弹性的前导线,常用的是碳素线(碳氟线,Fluoro Carbon)或者尼龙线。碳素线优点是耐磨性超强,切水性好,在水里隐形效果也好,但比较硬脆;尼龙线相对柔软一些,有弹性,价格便宜些。我用碳素线居多,特别是钓那些牙齿厉害或者生活在复杂结构里的鱼。前导线的长度一般是手臂长度的1-2倍,或者更长,看钓法和个人习惯。
PE主线和前导线的连接,这是线组里最最关键的一个结,必须牢固光滑,能顺利通过所有导环,不影响抛投。我最常用的就是FG结(或者叫指套结,感觉更形象)。这结绑起来有点费事,需要多练,但一旦绑好了,拉力超强,而且结体很小很顺滑。早年用过八字结、外科医生结(Surgeon’s Knot)之类的,不是不够结实,就是结体太大,抛投的时候“咔哒咔哒”撞导环,听着都别扭。FG结是我的核心秘诀之一,无论什么钓法,只要是PE接前导,我死磕它。还有一些变形的,比如GT结,也挺好。但基础的FG掌握了,应付绝大部分情况足够了。
你看,就一个简简单单“缠线”的事儿,牵扯出来线材的选择、轮子的匹配、缠线的技巧、垫底线的使用、还有最关键的前导线连接。线缠好了,前导线绑牢了,整个线组才算有了个坚实的基础。剩下什么绑拟饵、挂鱼钩、加铅坠、配浮漂,那都是在主线和前导线搞定之后的事儿了。
每次出海前,看着线杯里整整齐齐、饱饱满的线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这感觉,比新买个几万块钱的竿子轮子都来得实在。这卷线,是承载你抛出去的希望,也是连接你和水下未知世界的唯一纽带。线好、结牢,在海上碰到大货,你心里才有底气跟它好好掰掰手腕,体会那种竿子弯成满弓、轮子泄力吱吱响、搏鱼搏到手臂发酸的极致快感。反之,线组不行,中鱼就是一声脆响,然后目送鱼儿扬长而去,只剩下你一个人在风中凌乱。这种滋味,尝过一次就不想再来第二次。
所以啊,别偷懒,别嫌麻烦。静下心来,把每一个轮子、每一卷线都当回事儿,仔仔细细地把“鱼票”安好。这是对大海的尊重,对渔获的渴望,也是一个钓鱼人最基本、也是最重要的自我修养。准备好了,才能去迎接海上的一切未知和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