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钓漂怎么安装

凌晨四点多,码头上海风就带着股凉意,混着柴油和海水的腥咸,钻进鼻腔。我裹紧外套,看着远处黑漆漆的海面,心里那股子期待和忐忑又冒上来了。今天要试试这套新调的浮漂钓组,针对那些狡猾的近岸鲈鱼和黑鲷,它们可不像远海的鱼那样傻吃,对泳层和饵的自然度挑剔得很。

说起海钓浮漂,看着简单,可里头的门道真不少。尤其对付这些“老油条”,线组怎么搭,漂怎么配,怎么个装法,直接决定了你今天是不是要空军回家。我年轻那会儿,刚开始玩浮漂,没少吃亏。要不就是抛投时候线组缠一块儿炸窝,要不就是漂的信号读不懂,看着它晃晃悠悠,提竿没鱼,真咬了却没反应过来,眼睁睁看着线被拉走。摔过竿,骂过娘,最后才慢慢摸索出一点点心得。

这套浮漂钓组,核心就是要轻、要灵、要自然。竿子我选了支 Daiwa Luvias Shore Competer 的路亚竿,别看它是路亚竿,但它 ML调性 的竿尖非常敏锐,又不失腰力,用来抛投带铅坠的浮漂组恰到好处,而且中鱼后能很好地化解掉大鱼的第一波冲击,不至于瞬间断线。轮子配的是个 Shimano Vanford C3000,它的 快速泄力调节轻量化 设计我很喜欢,摇起来顺滑,遇到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反应,线杯容量也够,应付近岸三五十米绰绰有余。主线我用的是 Duel Super X-Wire 8股PE线,0.8号,这种线结节拉力高,对信号传导非常直接,水下哪怕是再细微的蹭线都能清晰地反馈到手上。为了增加隐蔽性,主线前端我会接一段 Seaguar FXR碳线,2.5号 作为前导线,大约两米长,碳线在水里的折射率低,鱼不容易察觉。

现在说说这浮漂怎么装。这可是个细致活儿。

首先是 棉线结(太空豆)。这玩意儿就是你的深度尺,通过上下移动它来控制浮漂组的钓深。市面上各种牌子的棉线结都有,但我自己喜欢用 伽玛卡兹 的,它的棉线质量好,不容易松动,打紧后能牢牢固定在PE线上,又不会损伤线。打棉线结,技巧是先用引线穿过主线,然后把棉线对折,在主线上绕个四五圈,再把棉线头穿过圈,拉紧。拉紧的时候,一定要 沾点水 或者口水润滑一下,这样线结才能收紧到位,而且不会因为干涩的摩擦力损伤PE线。我一般会打两个棉线结,相隔一厘米左右,双重保险,防止单结滑动,尤其对付大鱼突然发力的时候,心里更踏实。

棉线结下面跟着的是一个 定位珠(或者叫太空豆)。这个豆子的作用是卡住棉线结,防止它钻进浮漂的孔里。选个光滑、比浮漂插孔略大的就行。

接下来就是 浮漂 本身了。玩海钓浮漂,我最常用的就是 阿波漂(中通浮漂)。这玩意儿造型多样,从细长的到圆鼓鼓的都有,根据潮水、风力和目标鱼的吃口来选。比如今天这种风浪不大、水又比较清的情况,我倾向于用 细长、自重较轻的阿波漂,比如 Kizakura IDR 系列或者 Gandou 的某个型号,这种漂的特点是灵敏度高,一点点微弱的吃口都能反映出来,而且它的泳姿比较自然,不容易引起鱼的警觉。中通漂的好处是主线直接从漂中间穿过,抛投时更稳定,中鱼后线也能顺畅地从漂里滑出,减少阻力。

浮漂下方再加一个 浮漂座 或者 挡豆,作用是承托住浮漂,不让它直接压在铅坠上。

再往下就是 配重铅 了。这是关键!浮漂能不能立起来、吃口信号灵不灵,全看这个铅坠配得对不对。配重铅有很多种,可以是 咬铅,直接咬在主线上,也可以是 水中或次郎 这种圆柱形或水滴形的配重铅。我个人更喜欢用 水中,它形状更符合流体动力学,下沉稳定,而且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克数的来实现精确配重。配重的原则是让你的浮漂在没有挂饵的时候,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刚好是你期望的那个点(比如漂尾的某个刻度),加了饵之后,漂尾会稍微下沉一点,但整体还是立起来的。这个过程需要耐心,一点点调试,直到漂在水里呈现出最完美的姿态。配重不足,漂会歪七扭八,信号不准;配重过足,漂会沉下去,或者过于迟钝。调试到位的那种感觉,看着浮漂在水里稳稳地立着,简直是一种享受。

配重铅下面通常会连接一个 转环(连接器)。我一般用 Owner的高速培林转环,虽说贵点,但它的顺畅度无可挑剔,能有效防止线组在水流或鱼挣扎时产生的扭转。转环的一端连接主线/前导线,另一端连接子线。

子线,也就是我们说的 哈利雅达 或者 脚线。通常比主线或前导线更细,长度根据钓棚(水深)和鱼的活性来调整,一般在半米到一米五之间。子线的材质同样我偏爱 碳线,因为它耐磨、切水快、隐蔽性好。磅数会比前导线再降一两个号,比如前导线是2.5号,子线可能就用到 1.5号或2号的碳线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,万一挂底,通常损耗的只是子线和鱼钩,不至于丢掉整套昂贵的浮漂和铅坠。

子线的末端就是 鱼钩 了。鱼钩的选择太太太重要了!不同的鱼种、不同的饵料,甚至鱼的吃口习惯,都要对应不同的钩型和大小。钓鲈鱼黑鲷这种嘴比较硬、又喜欢吞吐的鱼,我常用的有 伽玛卡兹 チヌR (黑鲷R) 或者 Owner 伊势尼 改良系列,型号根据饵料大小和目标鱼体型来选,一般在 2号到5号 之间。这些钩子的特点是钩条够硬,钩尖锋利且内弯,中鱼后不容易脱钩,对付它们洗腮、钻礁石都有不错的抗衡能力。绑钩,我都是自己手绑,用的是 外挂仕挂结,结实牢固,不伤线。

整套浮漂钓组串好后,从上到下就是:棉线结 -> 定位珠 -> 浮漂 -> 浮漂座/挡豆 -> 配重铅 -> 转环 -> 子线 -> 鱼钩。看起来步骤多,但熟练了也就几分钟的事儿。关键在于每一步的细节,尤其是棉线结的打法和配重铅的调试。

装备弄妥当,就等着潮水了。海钓,三分技术七分潮。我喜欢赶在 平潮前后的一个半小时,这时候水流变化开始加速或者减缓,鱼通常比较活跃,会到近岸来觅食。当然,这也不是绝对的,有时候风浪大,鱼反倒会躲到内湾或者有遮蔽的地方。要 读懂潮水,看潮汐表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还是多去现场观察,水色、水温、水流的方向和速度,这些都是活的知识,书本里学不来。

抛投 的时候,浮漂组相对有分量,要用巧劲,利用竿子的弹性把线组送出去,动作要流畅,避免突然发力导致炸线。抛到位后,迅速压低竿尖,让主线入水,减少风对线的影响。然后就是 控线 了,这是浮漂钓的精髓之一。要让线组随着水流自然地漂移,但又不能让线绷得太紧失去灵敏度,也不能太松看不清信号。有时需要轻轻地 扬竿 带着线组走,让饵动起来;有时要顶着流,让饵在某个标点多停留一会儿。手指和竿尖始终保持着和线组的连接感,感受水下的一切。

眼睛要死死盯着水面上的浮漂,它就像你的第三只眼。微弱的 顿口,可能是鱼在试探;漂尾轻微地 点动,也许是小鱼在闹窝;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,是浮漂干脆利落地 黑漂,唰一下沉入水下,或者猛地 斜向加速 移动。那一瞬间,全身的神经都会绷紧!

扬竿! 动作要迅速而有力,但又不能死板,要利用竿子的腰力把钩子送进去。中鱼了!竿子瞬间弯成漂亮的弧度,那股从水下传来的、充满力量的 搏鱼 感,是任何陆地上的运动都无法比拟的!根据鱼的冲刺方向,调整 泄力,竿子或扬或压,化解它的挣扎。特别是鲈鱼,喜欢 洗腮 企图把钩子甩出来,这时候要压低竿尖,不给它机会。遇到黑鲷,它会一个劲儿往礁石缝里钻,得赶紧收线,把它带离危险区域。整个过程,脑子里飞速运转,手上的动作却要稳健。

今天运气不错,一套流程下来,没多久,浮漂就给了一个清晰的 顿口,紧接着就是干脆利落的 黑漂!扬竿!中了!竿尖传来一股沉甸甸的、带着明显拉扯感的力道。不是小鱼!慢慢 控线,感觉这家伙力气不小,几轮冲刺后,一个漂亮的 黑鲷 浮出了水面,金黄色的鱼鳍,乌黑发亮的身体,在阳光下闪耀着健康的光泽。深吸一口海边带着鱼腥味的空气,这一刻,所有的等待、折腾都值了。

再来一条鲈鱼!这家伙更猛,中钩后直接带着线往外冲, Shimano Vanford 的泄力吱吱作响,我赶紧调整手指对线杯的压力,同时利用竿子的韧性缓冲。几个回合下来,它劲头小了点,被我慢慢牵了过来。出水的那一刻,银白色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,漂亮!

看着躺在活水桶里的鱼,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,感觉整个人都跟这片海融为一体了。海钓不只是钓鱼,它是跟大自然的对话,是技术的挑战,也是心性的磨练。看着一套精心搭配、调试好的钓组,在自己手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,那种成就感,比鱼获本身更让人着迷。下次再来,也许是另一片海,另一种鱼,但那份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,以及亲手组装、亲手操作的乐趣,会一直都在。

海钓漂怎么安装插图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